脐带豆瓣评分
导演:
乔思雪
演员:
巴德玛,伊德尔,娜荷芽,苏日雅,卓拉

更新:2024-05-11 19:48

首映:2023-03-18(中国大陆) / 2022-10-25(东京国际电影节) / 2022-12-23(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年代:2022

时长:96分钟

语言:蒙古语,汉语普通话

评分:7.8

观看数:60584

热播指数:618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电影《脐带》

一开始看时我秉承我一贯的观影原则,带入角色判断自己会不会做出和主角一样的选择,以此为逻辑基点,当我发现自己可能做不到放弃一切带忘却所有的父母去找寻他们内心的“家”时,我觉得我输了,我只能以一颗敬畏的心来审视这部电影,去感受其温情。
电影的主题,在母子亲情,也在游子故乡情,通过既真实又诗意的表现手法尽然表现出来,光线带来的真实感,包含着夜戏中的手电光和自然光,而诗意又完美的嵌入这朴素的光源,表现在闪烁的火花之中,表现在阳光透过阴阳树斑驳的光影之中,宛如“生活中的梵高”。

‍午后多云,还没有窨干昨天雨打湿的城市。风吹来,不分寒暖,间杂凉意。
车行道中岛‍上的花树——玉兰已竭尽全力盛开过了,兜满隔夜雨水的花盏在枝头脱下一瓣,又一瓣瓣;而海棠正热闹,樱花是浅浅初来。春分即至,清明在望。
时间就这样向前,不动声色。动声色的,是生命。
电影院里新片不多。《脐带》排片很少。我走进不大的放映厅坐下,成为最后一排。
影院的最后一排通常都留给易感的人。那里的座位一定默默拥抱住过很多会在故事里哭泣的人。
妈妈去世以后,我努力地训练自己不要泛滥悲伤

第一次写影评,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了两遍,第一遍整个影厅加上我和我朋友才四个人,放到一半保洁阿姨进来坐下看,和我们一起看完了,所有人坐到两首片尾曲都放完了才起身,我路过阿姨的时候听见她好像也哭了。
最震撼的画面还是娜仁左格两次看见自己的父母来接她,视听效果都很好,虽然不了解蒙古族习俗,但是这种纯朴古老的像先人灵魂召唤一样的表达对我来说非常有冲击力。
整部电影都在陆陆续续展现娜仁左格随着病情时而清醒时而遗忘的状态,会斥责两个儿子没有儿子的样子,会抱着大儿子说你累了吧

【民族.家乡.亲情.寻根.公路.音乐.风光】
当代草原蒙族海归儿女对家乡表达抒怀的作品,一部韵动镜头下展现草原民俗文化的母性告别的现实主义悲剧。电影前半部展现家乡的民俗与质朴粗粝的草原文化,后半部是母性的寻根之旅与现实主义的美学悲剧,贯穿电影的是融合了自然声响的现代蒙族电子音乐。
《脐带》以独特的诗意美学刻画了母子间的亲情羁绊,影片的摄影、美术和音乐与故事融为一体,使在片中关于神秘主义和情感以及生死的关系更加深化和丰富。
【客观而论】电影的优缺点都很突出

阿鲁斯戴的银耳坏,我小时候也戴过一对。
娜仁左格妈妈熬的咸奶茶,外婆每天都会给我熬。
酒鬼撞破阿鲁斯家墙壁,类似的闹剧时常在我的家乡上演。
塔娜家的桌子上摆满了手把肉、炒米、酥油,主人永远热情洋溢,敬酒之前要先敬天、敬地、敬神灵,我身边的每个蒙古族家庭都如是。
尤其是“赛噜日外冬赛”鄂尔多斯祝酒歌响起时,我激动地心潮澎湃。许许多多生活上的细节都令我倍感亲切。感谢这部色彩浓郁、摄影绝美的电影,让我的乡愁有了两小时的安放。看完电影一查

[脐带]
这是一部看点十足的亲情佳作,讲述了因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而变得天真童趣的母亲,与小儿子一同漫游草原寻找“阴阳树”的故事。
影片在笑泪兼具的温情叙事下,埋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思考与解构。影片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逐渐还原成孩童状态,儿子阿鲁斯时常化身为母亲的“父亲”角色。在与病症对抗的“战争”中,儿子对母亲的反哺和约束,将传统亲子关系打碎重构,以脐带为意象,建立起一场回望生命源头与探寻生命终点的旅程。电影《脐带》聚焦生与死的终极议题,却不显严肃沉重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电影《脐带》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dytt8s.com/a/40950.html

线路F1
线路M1

影视剧推荐

更多
2016英国纪录片
8.22011中国大陆剧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