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图
导演:

年代:2016 

首映:2016-09-09(中国大陆) / 2016-02-15(柏林电影节)

时长:116分钟(柏林电影

语言:汉语普通话

观看量:35569

热播指数:232

豆瓣:6.9

更新:2024-05-04 16:56

剧情:
当代,中国长江沿岸。船长高淳(秦昊饰演)驾驶一艘货船沿着长江运送货物,不断上岸寻找浪漫的邂逅。但他逐渐意识到,他在不同码头遇到的女人似乎是同一个人——安陆(辛志蕾饰演)。随着航程的推进,安陆有时变得温和,有时变得疯狂,但却变得越来越年轻。高纯迷上了安陆,不停地停船迎接她。他逐渐发现,安陆出现的地点都与一位不知名作家的手写诗集有关。但在这艘船通过三峡后,安陆就不再出现了。高纯疯狂地寻找安陆,并在他的诗集和路线图中发现了安陆的外观图案。船上发生了意外,但他鲁莽地独自驾驶货船,继续追踪长江,直到源头的雪山最终发现了安陆的起源和长江的秘密。
展开
线路F1

预告片

图集

  • 长江图 图1
  • 长江图 图2
  • 长江图 图3
  • 长江图 图4
  • 长江图 图5
  • 长江图 图6
  • 长江图 图7
  • 长江图 图8
  • 长江图 图9
  • 长江图 图10

影述

《长江图》里的命与运

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孤独和诗歌的人应该是海子,“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梦见猎鹿人,就是那用渔网提水的人。”“我的名字躺在我身边,像我重逢的朋友,我从没有像今夜这样珍惜自己。”“无论如何,我要留一个形象给你,于是我头戴,白色野花,跑进你梦中。”这样的诗句读来,才会有孤独的感觉吧。
长江和李屏宾
看完这部电影我首先思考的问题就是,如果没有李屏宾,那么,这部电影还剩下什么?整部电影以一种逆行、交错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琐碎,朦胧,又充满了咸湿的欲望,这样一部电影到底表达了什么?在拍摄《长江图》的过程中,李屏宾及影片主创坚持使用传统的胶片来拍摄整部电影,或许是因为,只有胶片这样的质感,才能配得上长江的美和韵味。我出生在汉江边,从小就听着有关汉江的种种故事,我知道大江大河的广阔,可是,第一次目睹到长江的震撼之后,内心的翻腾至今难忘,那种水天一色茫茫不可知的意境让我着迷很很久很久。
因为心中有着热爱,所以,才有着遗憾。
长江在边,从人迹罕至到人声鼎沸,从荒无人烟到游客喧腾

今晚把收了好久的《长江图》拿出来看了,不得不说文艺片的导演、编剧都是神人,把无用之用的美学特性发挥到极致。看此类电影最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的过程,能体会到什么就是什么。相比之前用了很多天看完《路边野餐》,这部《长江图》我竟一口气看到底,没有晦涩到想睡觉可能就是一种进步吧。
首先要跪拜的是李屏宾的摄影,就该用力拍着大腿悔恨一下当初为什么不去电影院看。影片中三峡的镜头,是对郦道元笔下“两岸连山”、“重岩叠障”、“林寒涧肃”、“回清倒影”史诗级别的还原

逆流而上对长江的溯源形成一套首尾接合的闭环叙事。从地图、红卫、以及主人公高淳和安陆的妆发变化不断地提示故事是以倒叙发生。
在内容的设计上虽然有诸多细节禁不起琢磨,但内容的浓度还是有的,能在要求快速变现的今天一磨十年,作者还是值得被尊重的。令人遗憾的是,因为1/3的删节,自怨自艾的诗人行走在江上,孤绝的自嘲,又难以克制的流露出文化的优越感。
在长江图中最为向外的表达是诗。然而诗歌在《长江图》中的作用更像作者的脚注,并非仅仅为了“彰显诗意”。诗作为“物”的元素,在电影中充当着“船长日记”功能的道具,与作为事实补充提示的导演旁白相当。
女人、白鳍豚、母亲三个意向的三位一体清晰的指向片中的核心——长江之殇。负向的陆上行舟,以人类意志扭转的新地貌没带来文明和勇气,带来的是反复被强调作为代价而产生的贫穷破败、乡村失血、信仰沉没。
这幅《长江图》是有着明确野心的:安土重迁的人民被迫失去土地、被吞噬的房屋和两岸的背信弃义,三峡大坝的人工奇迹轰然沉入水底,化作一阵刺耳的尖叫。只是这份野心藏得太深

虽然我并没有看懂这部电影,但我觉得很好看,并且忍住了没有看其他影评解读的情况下来随便写写,就像一道思考题,即使你知道你思考不出一个答案,也不应该放弃思考的过程。
当看到大量的长江,船的镜头的时候,心中涌出的一种情怀,不是生活在长江边的人你不会懂。
曾在某年夏天一个人去江边画江上的船,曾被某人带着或者带着某人坐船从江汉关到汉阳门,曾无数次登上长江大桥的纪念碑,看桥下苍茫一片,再或者回到更小的时候,在江边放风筝,玩沙,还有停在岸边永远不会开走的船。。长江的水永远是看不见底的黄色。这就是我记忆中的长江。
后来去荆州,看到那里的长江水竟然是清澈的蓝绿色。
我也不知道哪儿是一个截点。或许我正在经历的便是。
我喜欢电影中出现的那些诗。特别是鄂州观音阁那段——“两岸城市都已背信弃义,我不会上岸,加入他们的万家灯火”。还有宜昌三游洞——“我诅咒我走过的路,我读过的书,我献媚众人的表演,我离开独行之道的那一刻软弱”。
我不知道这些诗是怎么出现的,但观音阁那段,和镜头是多么切合啊,中国那么大

2005年,已在戛纳展露头角的青年导演杨超偷闲游历长江,赶在三峡工程完全淹没沿岸大部分古镇风貌前,看一看这让中国人魂牵梦绕几千年的母亲河。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萌生了拍摄《长江图》的念头,而为了实现这个念头,是十年的苦功。
刚刚结束的第66届柏林电影节上,华语世界泰斗级摄影师李屏宾凭此片拿下一座银熊。当年,那个手里只有一长一短两部作品的“小”导演请他出山,宾哥一口答应。一方面是为剧本内容所动,另一方面,为长江书写一首浩瀚的影像诗,作为一个华人艺术家,他感到“义不容辞”。

当时《长江图》在影院上映的时候,杨超导演发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喜剧之王》部分镜头的拉片,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导演,书匠气太浓,又很死板,把学校里那套都带出来了,还引以为傲。
一个成熟的导演,是不该执着于拉片子这种初级低等的玩意儿的,镜头怎么排列怎么组合怎么表意,应溶于血肉,信手拈来才是。
而这部片子本身,是一部实实在在的艺术影片,极具影像化,风格化,克制,晦涩。大体来讲电影分为三种,商业类型片,艺术片和实验片,随着文艺青年这一群体的出现又产生了商业片和艺术片杂交的文艺片,也就是故事能看懂但又颇矫情。真正的艺术片是有大胸怀大气概,想要表达真正的哲理思考和文化内涵的,看起来的感觉就是:特别想从晦涩暗淡的影像中发现一些什么,情节,线索,热闹的东西,一些不局限于内心世界的外在的正常的生活场景,但是并不能,也许直至影片结束都是一头雾水,只能从不断的反刍和回味或者重复欣赏中解开心中的谜团,发现之前没发现的蛛丝马迹。
所以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我一点儿也没看懂。我所记得的

《长江图》里的命与运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dytt8s.com/a/13627.html

展开

豆瓣推荐

路边野餐
8.02015年中国大陆剧情
气球
7.72019年中国大陆剧情
都灵之马
8.52011年美国剧情
海上花
8.21998年中国台湾剧情
塔洛
7.72015年中国大陆剧情
三峡好人
8.42006年中国大陆独立电影
冥王星时刻
6.52018年中国大陆剧情
苏州河
8.22000年中国大陆剧情
推拿
8.02014年中国大陆剧情

中国大陆剧情片

2018中国大陆剧情片
2019中国大陆剧情片
7.81988中国大陆剧情片

本周热播

电影天堂榜

更多推荐